Cosmos (ATOM) 是由 Tendermint 开发的开源链间网络。它允许不同的区块链(称为区域)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所有这些都通过由 Atom 代币驱动的 Cosmos Hub 连接。Cosmos 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区块链互联网,一个能够以去中心化方式相互通信的区块链网络”。[5]
2014 年,Jae Kwon 创立了 Tendermint,即 Cosmos 生态系统的创始团队,他是将 拜占庭容错 (BFT) 应用于 权益证明 (PoS) 环境的先驱。该项目旨在解决与 工作量证明 (PoW) 相关的速度、可扩展性和环境问题。后来,Ethan Buchman 加入了该项目,他们共同开发了 Cosmos 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以降低区块链开发的准入门槛,并构建一个能够相互通信的独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网络。Cosmos 旨在解决主权、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同时为连接 layer 1 区块链 提供互操作性解决方案。[1][2][3]
2016 年,第一份 Cosmos 白皮书发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该项目成功筹集了约 1680 万美元的资金。Cosmos 网络架构得以构建,并开发了早期原型。链间通信 (IBC) 后来于 2018 年推出,从那时起,该网络通过利用 Cosmos SDK 的项目不断获得关注。[3]
Hub Theta 是对 Cosmos 网络的升级,于 2022 年 4 月 13 日上线。此升级引入了链间账户,允许用户授权在一个区块链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在另一个区块链上执行。它还包括 Cosmos SDK 和 IBC 的更新版本,使用户能够通过一个操作完成交易。[4]
Cosmos 网络由三个层组成:应用层、共识层和网络层。Cosmos 将 Tendermint BFT 纳入共识层和网络层,并利用 Cosmos SDK 作为应用层中的工具。该网络利用开源工具将这些层连接在一起,并为 dApp 的开发提供安全的环境。[5]
Cosmos SDK 工具默认使用 Tendermint BFT,这是一种 权益证明 共识协议,允许开发人员构建区块链,而无需从头开始编写代码,因为网络层和共识层被打包到一个通用引擎中。[2] 它利用应用程序区块链接口协议连接到应用程序、验证交易和执行区块。
Tendermint BFT 通过一个名为应用程序区块链接口 (ABCI) 的套接字协议连接到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从而允许开发人员专注于应用程序的构建。[6]
在 Tendermint 中,节点可以具有非负或正的投票权。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些节点被称为验证者,可以通过对下一个区块进行投票来参与共识协议。验证者的投票权可以在创世时确定,也可以在之后更改。[6]
该协议需要一组由其公钥标识的验证者,他们将致力于对每个区块的共识进行投票。每一轮的提议者是根据其投票权按比例选择的。[6]
Cosmos SDK 是一个通用框架,有助于在 Tendermint BFT 之上构建应用程序。它基于模块化和基于能力的安全性原则。
Cosmos SDK 使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他们选择的语言来构建 dApp。在这些选项中,CosmWasm 是一个允许执行 WebAssembly 字节码的模块。
Cosmos Hub 是 Cosmos 生态系统的中心区块链。它提供了一个多资产分布式账本,用于持有代币。代币通过一个特殊的 IBC 数据包(称为“代币数据包”)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其中交易由发送者、hub 和接收者区块链执行。[6]
IBC 是一种协议,有助于异构链之间的消息传输和数据交换,并将它们连接到 Cosmos Hub。
ATOM 是 Cosmos Hub 中使用的主要代币。持有者可以将他们的 ATOM 委托给为区块链的安全和治理做出贡献的验证者,作为回报,他们可以通过 权益证明 获得 ATOM 作为奖励。
ATOM 的总供应量为 260,906,513 个代币。它们不是通过挖矿获得的,而是通过质押获得的。2017 年,进行了两次私募和一次公募,总共筹集了 1600 万美元。代币分配的 80% 分配给了投资者,剩余金额在公司 All In Bits 和 Interchain Foundation 之间分配。[7]
目标质押比例是代币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质押的 ATOM 数量较大,发行量将相应减少,以保证流动性的可用性。相反,如果该比例低于预期数量,则发行量将增加,直到达到该比例。[8]
由于交易产生的所有费用都将发送到分配模块,以便之后在社区池、委托者和验证者之间进行分配。
链间安全负责通过维持三分之二的质押比例来激励验证者和委托者。还将实施一个全局费用模型,该模型从接受的代币白名单以及相应的最小值开始。这种结构最终将转变为一个单一的 ATOM 最低费用,该费用会根据使用网络的需求自动调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