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ERC-20 合约 是在 以太坊区块链 上构建代币的标准。在 ERC20 代币出现之前,加密货币 交易所必须在平台之间构建自定义桥梁,以支持任何代币的交换。因此,以太坊 开发者 Fabian Vogelsteller 创建了六条规则,并将其命名为 ERC20,意思是“以太坊请求评论 20”。[3][4]
ERC20 标准是每个完全运行的 ERC20 合约的基础。这样的智能合约可以分配代币,以及控制其供应和监控其移动和余额。[5]
ERC-20(以太坊请求评论 20)由 Fabian Vogelsteller 于 2015 年 11 月提出,是一种代币标准,它为 智能合约 中的代币实现了一个 API。 该标准描述了一组通用的规则,代币必须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正常运行。因此,ERC-20 不应被视为一段代码或软件。相反,它可以被描述为技术指南或规范。[6]
ERC-20 是使用 以太坊 区块链 创建的可替代代币的技术标准。 ERC-20 允许不同的 智能合约 启用的代币进行交换。在这方面,代币是资产、权利、所有权、访问权、加密货币或任何其他本身不是唯一的但可以转移的东西的表示。该标准允许代表这些因素之一的代币以及智能合约,与代表另一个因素的代币进行交换。智能合约 是写入编码中的条件,用于执行各方之间交易的不同方面。
ERC20 标准背后的指导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智能合约之间的互操作性。因此,所有基础设施组件(如用户界面、交易所和钱包)都可以以可预测的方式连接到合约。
ERC-20 指导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新代币,以便它们可以与智能合约中使用的其他代币互换。[7]
互操作性本身是通过 ERC20 标准建立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来实现的。这样,第三方可以访问信息并执行交易,并且可以为每个 ERC20 通用编码第三方应用程序,而无需熟悉特定的代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