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互换是自动化的、自我执行的加密货币交换合约,允许加密货币或数字资产从两个不同的区块链进行点对点交易,而无需信任的第三方。[1]
原子互换最早由 Tier Nolan 于 2013 年在 BitcoinTalk 论坛上提出。Nolan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区块链上的简单加密货币交易,概述了跨链加密货币互换的基本原则。[2] 原子互换技术于 2017 年由 Charlie Lee 实现,他创立了 莱特币,当时他在推特上表示他“用 LTC/BTC 进行了跨链原子互换”,并用 10 LTC(莱特币 单位)换取了 0.1167 BTC(比特币 单位)。从那时起,许多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以及独立交易者一直在使用该技术交易加密货币。[1] 还开发了能够进行跨链原子互换的特殊加密货币钱包,包括 Atomic Wallet、Exodus、Liquality、Switcheo 等。[6]
原子互换,是“原子跨链互换”的简称,是一种加密技术,允许双方以安全和无需信任的方式直接交换不同的加密货币或数字资产,而无需交易平台。“原子”一词指的是互换的不可分割和不可逆转的性质——要么整个互换发生,要么什么都不发生,从而确保交易双方都受到保护,免受任何潜在的风险或损失。[3] 在某种程度上,该系统保留了加密用户的自主权,并实现了无需信任的交易,用户无需相互了解,并且没有交易对手风险。由于原子互换的无需信任、点对点性质,它被广泛认为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去中心化交易技术之一。[4]
原子互换采用哈希时间锁定合约 (HTLC) 来确保双方履行其义务。这些合约使用多重签名交易系统,使交易双方对互换的成功负责。为了实现这一点,哈希锁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只有在双方都签署了各自的交易后,才允许用户访问资金,而时间锁就像一种保险政策,确保如果交易在特定时间内不成功,双方用户都将获得退款。[4]
原子互换被认为是关键的区块链机制,因为它消除了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需求。交易者可以执行跨链交易,而无需依赖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基础设施。由于使用原子互换使中介机构靠边站,因此交易速度更快、更经济实惠,并且避免了与托管交易所相关的安全事件。这些优势共同强调了原子互换提供的自主权,赋予用户对其资产的更高权限,因为所有交易都直接从他们的个人钱包中进行。[6][2][1][3]
链上原子互换发生在任一货币的区块链上,两种货币必须使用相同的哈希算法,并且它们还必须支持 HTLC。2017 年 9 月,莱特币 和 达世币 进行了首次成功的链上原子互换。链上原子互换交易是完全透明的,但有限的互换可能需要 20 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确认,并且会产生昂贵的网络费用。[2][5][7]
链下原子互换发生在底层区块链的二级节点层上。交易可以是私密的、即时的,并且几乎是免费的。比特币 和 莱特币 在 2017 年 11 月使用 闪电网络 执行了有史以来首次链下原子互换。[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