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龙是 0G Labs 的首席科学安全官,也是 Conflux Network 的联合创始人。他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密码学技术、安全协议以及对计算机科学学术工作的更广泛贡献来提高 区块链 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1][2]
范龙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围绕系统安全、编程语言和 区块链 技术。[6]
范龙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他的学术工作主要集中在系统工程、编程语言和区块链技术领域,这些领域后来影响了他的创业活动。
他与 吴明 和 张元杰 共同创立了 Conflux Network,此前他们进行了一个最初计划用于学术出版的研究项目。该团队包括来自清华大学的科学家,他们调查了提高 区块链 可扩展性的方法,并在 2017 年至 2018 年间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在投资者的鼓励下,他们将研究转化为实际的风险投资,获得了早期资金,并推出了 Conflux 作为 区块链 平台。
在 Conflux,范龙专注于战略研究,并负责监督在中国的政府关系,从而塑造了该项目的方向及其在行业内的联系。[3] [6] [10]
范龙通过他早期在 区块链 领域的工作参与了 0G Labs,他是 Conflux 的联合创始人,他在该项目中为专注于去中心化系统中可扩展性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贡献。他在分布式系统和 区块链 协议方面的背景直接关系到 0G 旨在解决的技术挑战。
在疫情期间,他与 Michael Heinrich 和 Thomas Yao 进行了讨论,他们是 0G Labs 的早期发起人之一。姚是 Conflux 的早期投资者,他将范龙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吴明 引入了探讨 区块链 结构局限性的对话。这些交流主要集中在可扩展性、存储和数据可用性等问题上,该小组认为这些问题是限制去中心化技术更广泛使用的关键瓶颈。
范龙的技术视角帮助构建了 0G Labs 的愿景,该愿景旨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层 (AIL)。该项目被设计为一个模块化系统,将计算、存储和数据可用性结合到一个统一的协议中,旨在改变数据在 区块链 环境中被处理和访问的方式。该项目反映了他持续关注将研究应用于实际的 区块链 系统,特别是在增强人工智能和 Web3 环境中的可扩展性、性能和安全数据处理方面。[7]
在 2024 年 2 月的 BlockHash 播客第 381 集中,范龙讨论了 区块链 SIM 卡的开发以及 Conflux 生态系统中的更新。他分享了他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背景,这使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学位后开始探索 区块链 技术。范龙解释了 Conflux Network 如何从 区块链 系统可扩展性的合作研究中脱颖而出,最终于 2018 年底推出。他指出该网络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作为公共 区块链 符合监管规定。对话还涵盖了预期的 区块链 SIM 卡,该卡旨在方便用户访问 Web3,以及旨在支持 加密货币 社区的香港 稳定币。范龙强调了正在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开发 比特币 Layer 2 解决方案,以加强基础设施安全并扩大 Conflux 平台上资产的可访问性。[8]
在 2024 年 2 月的 Brave New Coin 加密播客中,主持人 Andy Pickering 采访了 Conflux Network 的创始人范龙,Conflux Network 是一个旨在提高中国可扩展性和监管合规性的混合 区块链 平台。范龙分享了他作为黑客和计算机科学家的背景,详细介绍了他从学术界(包括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到共同创立 Conflux 的历程,其目标是创建一个在中国符合监管规定的公共 区块链。他解释了该公司独特的混合 共识机制 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去中心化。该平台已获得广泛关注,尤其是在 NFT 发行方面,并致力于创造一种用户友好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用户对 加密货币 所有权的需求。范龙讨论了正在进行的开发,包括未来 Conflux 更新的增强功能以及旨在将 区块链 技术集成到主流应用程序中的合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