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世币是一种数字货币,无需依赖中央机构即可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全球支付。达世币运行在具有加密安全性的去中心化点对点网络上,提供了一种便携高效的支付方式,适用于在线和日常交易。[1] [2]
达世币是一种以支付为中心的加密货币,旨在提高用户可访问性和可扩展性。该网络提供即时交易确认、双重支付保护以及与实物现金相当的可选隐私。其双层结构通过激励性完整节点实现更快的交易、增强的隐私和自治。虽然基于比特币,但达世币包含链上扩展功能,旨在通过定制的开源硬件实现高达 400MB 的区块。[2]
达世币奖励用户运行主节点,这些专用服务器支持网络,超越了传统的工作量证明挖矿。主节点支持诸如 InstantSend(提供几乎即时的交易)、CoinJoin(增强财务隐私)和 ChainLocks(防止51% 攻击)等服务。它们还支持达世币的治理和财政系统,区块补贴的 20% 用于资助项目开发。每个主节点需要 1000 个 DASH,通过区块链上的签名消息来证明。运行主节点授予项目提案的投票权,奖励按区块分配,支出每年减少 7。[3]
Evolution 主节点,或 EvoNodes,是专门建立的用于支持达世币平台服务的专用主节点。标准主节点需要 1000 个 DASH 抵押品,并且仅提供达世币核心服务。EvoNodes 需要 4000 个 DASH,并且同时托管达世币核心和平台服务。EvoNodes 还具有 4 的投票权重,并且需要更高的硬件规格来支持这些附加功能。[3]
CoinJoin 通过将达世币持有量与其他用户的持有量混合来增强财务隐私。此过程将交易输入分成标准面额(0.001、0.01、0.1、1 和 10 个达世币),并使用主节点将这些输入与至少其他两个输入合并到单个交易中,同时将资金保持在用户的控制范围内。交易在多个回合中完成,由用户选择(2-16),每个回合增加更多的匿名性。该过程在后台运行,无需用户干预,并且交易会被四舍五入以支付任何剩余的输入作为交易费用。[3]
InstantSend 通过利用达世币的第二层主节点网络来减少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中典型的交易确认延迟。与需要多个区块来确认交易的传统系统(可能需要 15 分钟到一个小时)不同,主节点形成投票仲裁来立即验证交易。验证后,主节点锁定交易输入,确保它们包含在即将到来的区块中并防止双重支付。此过程允许达世币提供几乎即时的交易,而无需依赖集中控制,使其与销售点支付的信用卡速度相当。[3]
ChainLocks 通过消除区块链重组事件的风险来增强达世币网络上的支付确定性。ChainLocks 与 InstantSend 协同工作,允许立即接受付款,而无需等待多个确认,传统上,多个确认可以解决重组风险,但会增加交易的时间和复杂性。此功能通过提供直接、即时的交易保证来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3]
Sporks 是达世币网络的一项功能,允许发布更新而无需立即强制执行。在 2014 年“RC3”更新出现问题后引入,这种多阶段激活提供了比传统硬分叉更平滑的过渡,并支持实时测试数据收集。虽然最初旨在作为“软分叉”,但社区采用了“spork”作为名称。自达世币核心 v21.0 以来,spork 现在仅限于测试网络,主网 spork 值已固化以降低中心化风险。[3]
X11 算法由达世币核心开发人员 Evan Duffield 开发,是一种链式工作量证明 (PoW) 算法,它结合了 11 种科学哈希算法,以增强处理分配中的安全性和公平性。X11 最初旨在延迟 ASIC 开发并减少挖矿中心化,旨在镜像比特币的早期挖矿阶段。与单哈希 PoW 系统不同,X11 提供了针对单点故障的弹性,因为同时破解所有 11 个哈希的可能性很小,从而有时间替换任何受损的算法。这种方法支持更大的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使 X11 适合数字货币的长期性和投资。X11 旨在允许从 CPU 和 GPU 逐渐迁移到 ASIC 挖矿,遵循 比特币 的发展路径。[3]
Dark Gravity Wave (DGW) 是一种用于调整基于 比特币 的 加密货币 中挖矿难度的开源算法,首次在达世币中实现。DGW 由达世币的开发人员 Evan Duffield 创建,解决了 Kimoto's Gravity Well 中的时间扭曲漏洞。与 比特币 每 2016 个区块进行一次难度调整不同,DGW 会根据每个区块调整难度,使用最近的区块统计数据来维持一致的区块发行,尽管哈希算力存在波动。达世币在区块 45,000 处引入了 DGW 2.0 版本,以完全解决时间扭曲漏洞,并在 2014 年 5 月 14 日实施了 3.0 版本,以实现更平滑的难度重新定位并提高不同架构的性能。[3]
达世币上的治理通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运作,旨在解决 加密货币 中的治理和资金挑战。决策通过 MasterNode 的投票进行,每个 MasterNode 对每个提案都有一票。如果提案获得批准,则可能由达世币开发人员实施。例如,在 2016 年,该网络在 24 小时内达成共识,将区块大小增加到 2 MB。达世币还通过其区块补贴系统在内部资助其开发。虽然 80% 的区块补贴分配给矿工和 MasterNode,但剩余的 20% 保留用于预算提案。在整个月中,可以将提案提交到网络。如果提案从 MasterNode 获得至少 10% 的净批准,则保留的资金将通过在月底创建的“超级区块”分配给批准的提案。该系统确保达世币可以维持其发展,而无需依赖外部资金。[3]
达世币平台是一个技术堆栈,旨在在达世币网络上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通过其两个主要组件:Drive 和 DAPI 将达世币网络转变为云。它提供去中心化云存储,使用达世币的共识算法保护数据以确保完整性和可用性,并通过在多个节点上分发应用程序数据来减少数据孤岛。客户端库允许与各种编程语言的达世币平台集成,从而简化 区块链 开发。该平台通过达世币的共识机制提供即时数据确认,从而支持无缝的用户体验。[4][5]
达世币 Evolution 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平台,旨在以去中心化、易于访问和可查询的格式执行数据合约和存储数据。Evolution 使用由达世币网络节点维护的侧链,支持数据交易,并允许通过去中心化 API 访问数据。该平台适用于需要具有高效数据检索的去中心化、抗审查数据存储的应用程序,例如会计软件、商家地图或社交媒体。Evolution 的核心应用程序包括 DPNS(达世币平台名称服务)和 Dashpay,它们是支持整个平台各种用例的基础组件。[6]
平台链是由 EvoNodes 保护的侧链,它也保护达世币传统链。它使用基于帐户的模型,而不是主链的 UTXO 模型。它依赖于 Tenderdash,它是 Tendermint 共识的修改版本,其中包括用于实时数据查询的同区块执行和验证器的轮换仲裁 (sBFT)。用户在平台链上注册身份,并使用达世币铸造的积分来处理交易和存储数据。积分相当于达世币,是通过主链上的资产锁定机制创建的,平台链验证受益于主链通过仲裁签名的安全性。[6]
Evolution 上的数据合约定义了平台上数据存储的数据库模式。每个合约都链接到所有者身份,指定如何在平台链上写入和管理数据。开发人员注册这些合约,允许用户通过存储在达世币存储系统中的状态转换来编写相关文档。所有者可以进行某些向后兼容的合约修改,例如添加新文档或可选属性。合约可能包括修订历史记录,并且所有者可以控制存储中文档的创建、替换和删除。[6]
DashPay 是一款去中心化的支付应用程序,可实现私密、用户友好的交易。它使用 DPNS 进行用户名查找,并允许用户彼此建立连接以共享加密的扩展公钥。此设置允许安全、私密的支付交换,而无需公开密钥数据。DashPay 还跟踪每个联系人的用户支付历史记录,如果设备丢失,恢复短语可以恢复用户的资金、用户名、联系人和交易历史记录。这种结构以去中心化、注重隐私的方式重新创建了现代支付体验的便利性。[6]
DASH 的最大供应量为 18,920,000 个代币,分配如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