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Neville 是 Circle 的前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管理 USDC 稳定币 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卸任之前,他担任了六年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后来,他成为 Catena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4] [5] [6]
Neville 的职业生涯始于软件工程,1998 年创立了 Code Studio。他在那里为金融、媒体和初创公司的客户开发企业应用程序。2000 年,他加入 Allaire 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之后转到 Macromedia,后者后来成为 Adobe 的一部分。2001 年至 2006 年间,他担任高级架构师和首席科学家。之后,他于 2006 年至 2008 年在 Brightcove 担任高级软件架构师。
2008 年,他创立了 Sevenchord,这是一家专注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和相关服务的公司,并一直领导该公司到 2013 年。同年,他与人共同创立了 Circle,一家 加密 金融公司,担任总裁直到 2020 年初,之后仍担任董事会成员。2022 年,他与人共同创立了 AI 产品工作室 Catena Labs,并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3]
2013 年,Neville 与 Jeremy Allaire 共同创立了 Circle,这是一家 加密货币 金融公司,旨在彻底改变全球个人和机构的金融。[2]
“2013 年初,我们看到了趋势和主要技术的融合,这让我们相信现在是时候创建一家专注于改变货币运作方式的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了。我们看到,让货币为消费者服务的方式与通信和信息共享在互联网上为消费者服务的方式一样,成为可能——即时、全球、免费、有趣和开放。”
2019 年,Neville 宣布他将卸任 Circle 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但仍将作为独立董事留在董事会。他离职的原因没有明确说明。不过,Neville 提到,最近出售 Poloniex 加密货币 交易所使他“有合适的时间”进行过渡。作为 Circle 董事会成员,Neville 计划继续参与 CENTRE,这是 Circle 和 Coinbase 之间的合作,负责发行 USDC 稳定币。[2]
“我还希望通过 CENTRE 和其他新的补充途径来推动使命向前发展,这些途径可以应对基础设施、监管政策、经济和产品设计方面的有价值的挑战,”他写道。“与往常一样,我仍然顽固地乐观地认为我们有能力设计和执行精心制作的东西,以改善我们的集体未来。”
在 Neville 和 Irish Times 的 Pamela Newenham 之间的对话中,他们讨论了 Circle 从最初的 比特币 服务公司到目前专注于消费者金融的演变,允许用户以美元和 比特币 发送和接收资金。Neville 解释说,他们最初的意图不是创建一家以 比特币 为中心的公司,而是利用 比特币 和 区块链 技术来促进更无缝的资金转移体验,类似于共享数字内容。他们承认 比特币 在主流中的负面声誉,将其归因于误解和品牌问题。Neville 还解决了在遵守监管要求的同时推出产品的挑战。他对 区块链 技术在支付之外的潜在应用表示乐观,例如 智能合约 和身份验证。随着 Circle 过渡到消费者金融模式,他们的目标是使金融交易像其他互联网通信一样自由和易于访问,专注于用户体验而不是立即产生收入。[4]
在 2020 年金融科技未来大会上,Allaire 和 Neville 讨论了 Circle 在 加密货币 中的演变,从 2013 年的推出开始。Circle 开发了多个产品线,包括全球 加密 交易平台、加密货币 钱包服务以及他们与 Coinbase 合作推出的 美元币 (USDC)。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金融系统,同时专注于 稳定币 作为数字货币标准。对话还探讨了当前 加密 格局与互联网泡沫时代之间的相似之处,并认为创新和基础设施正在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他们强调了 区块链 技术中开放标准和互操作性的重要性。Allaire 和 Neville 将 Circle 定位为利用数字代币进行各种金融服务的资本市场推动者,并将支付主要视为一种商品服务,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5]
在 Circle x BITMAIN 2018 共识大会上,Allaire、Neville 和比特大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忌寒讨论了过去五年 加密货币 社区的显着增长和演变。他们回顾了他们重塑全球金融的愿景,并强调了通过 区块链 技术对 法定 货币进行代币化以实现即时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交易的潜力。他们强调了 稳定币 的必要性,并宣布 Circle 即将发布一种以美元支持的 稳定币,旨在促进传统金融与 加密 生态系统之间更顺畅的互动。他们还介绍了一个受监管金融机构发行各种 稳定币 的协作框架,从而加强了以社区为导向的方法,这对于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亚洲)实现其目标至关重要。讨论强调了合作伙伴关系在重塑经济格局和改善全球金融可及性方面的重要性。[6]